(相关资料图)
新冠疫情暴发近3年来,广州作为我省首善之地,防输入、防反弹、防外溢,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,既是政治责任,也是千钧重任,更是使命担当。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作为疫情防控尖刀班、排头兵,平时在预防重大疾病中尽责有为,“战时”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打头阵、当先锋,牵头疫情流调溯源、风险评估、疫苗接种等任务,为守住省会城市不出现全域性疫情,守住近两千万人口超大城市疫情不出现散发性外溢,守住粤港澳大湾区疫情防控总体平稳态势,作出了应有贡献。近年,疾控处先后1人荣获“全国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银质奖章”,1人荣获“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”、2人荣获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”,1人荣获“广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”,1人被评为“广州市劳动模范”。
党建引领务实笃行 当好忠诚为民服务的“践行者”
路行千里,跟党前行,这是颠簸不破的实践真知。疾控处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,以党建推动业务,不断铸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根基,不断夯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守护健康的工作理念。严格按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,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,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支部集中政治理论学习、每季度至少上一次党课。立足现有条件,着力加强活动阵地建设,到广州农讲所、中共“三大”会议旧址、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重温党的历史、重温入党誓词,邀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共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,支部书记带队下沉社区做志愿者,营造“处处是课堂、时时受教育”的浓厚党建氛围,支部全体党员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,理想信念更加坚定,为民服务和抗疫冲锋意识显著增强,切实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促进在疫情防控的工作热情。特别是自疫情发生以来的这几年,疫情呈现突发、多点散发的不确定性,常态化防控同样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,疾控处在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,发挥职能作用,紧盯全球疫情蔓延状况研判形势,紧跟党中央疫情防控措施和广州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压力科学评估风险,紧随新冠肺炎病毒变异和传播开展流调溯源,为广州抗疫的决策献计献策,当好参谋助手;当疫情防控工作任务极其繁重、人员极度短缺时,支部党员干部冲锋到一线、工作在一线,叫响“三个第一”:哪里发生疫情第一时间知晓,哪里防控吃紧第一位补缺,哪里需要疫情防控政策咨询第一个答疑,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,筑牢了疫情防控的防火墙,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,很好地发挥了疾病预防控制的主要职能作用。
勇于担当冲锋在前 当好抗击新冠疫情的“拆弹手
“疫情就是命令”,面对疫情,疾控处始终闻令而动,冲锋在前。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,华南地区交通枢纽和人口特大城市,对外交往频繁,新发、突发传染病防控的难度和压力特别大。疾控处大局着眼、精准着力,结合国内外疫情形势,及时跟踪研判,每日动态调整来(返)穗人员疫情防控措施建议,创新固化流调溯源工作机制30余项,近10项经验做法被国家采纳并写进国家版防控方案。自疫情发生以来,广州社会经济活动线上线下并行,“六稳六保”头绪多、任务重,疾控处精心做好重大展会、大型活动等疫情防控风险评估及技术指导工作,先后完成“两会”、广交会、体育赛事等200余场会议的疫情防控风险评估,并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提供技术指导,确保各类展会顺利举办,没有发生任何疫情。疫情流调溯源就是跟新冠病毒抢时间、拼速度,科学组织、方法得当才能赢得时间。疾控处在实践中摸索形成精准处置疫情模式和战法,按照“前端混编、后台合署”模式落实流调溯源专班实体化运作,制定流调队伍管理及应急指挥调度预案,整合组建3365人的三级流调队伍;按照“片区优先,全市统筹”原则,明确不同情形下本土疫情流调队伍的应急调度方案,抓住24小时黄金时间,按“2+4+6+24”流调要求,严密高效处置170余起较大本土疫情,精准高效甄别密接、次密接,快速有效遏制疫情蔓延。相关经验做法多次在中央新闻频道进行报道。国内疫情爆发初期,针对入境人员首创的“7+7”隔离管控建议,起到了节约隔离资源、提效疫情防控的作用,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采用。在国内率先实施封闭、封控、警戒三区分类管理,用最小的代价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,达到了既做好疫情防控,又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效果,该做法被纳入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。
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当好捍卫百姓健康的“护航员”
新冠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,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同样责无旁贷,不能掉以轻心。疾控处坚持“人技物术智”五位一体,织牢重大疾病联防联控网底。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,着力推进智慧型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,提高监测预警时效和能力。督促立项数字化流调指挥决策系统,新增疾控机构流调力量,采取培训、应急演练和复盘等形式,逐步提升流调能力。对标区域高水平疾控中心目标,购置移动生物二级实验室,建设市疾控中心人体生物监测实验室和实验室数据分析中心,指导4个区域优势检测中心购置所需仪器设备,提升疾控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,完善疾控体系。实施我市疾控系统人才双向交流“选苗育苗”三年行动计划,组织遴选一批市级公共卫生首席科学家、区级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和基本公共卫生总师,着力发挥专家智库和咨询作用,全面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。突出各类传染病防控重点人群,积极探索创新防控模式。以创建全国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为契机,突出青年学生、流动人口、老年人等重点人群,打造一批青年学生同伴教育品牌活动和技工院校防艾精品课程,推广线上线下一体化咨询检测和行为干预新模式,全市“查呗”在线预约近20万人次,检测量467万人次,居全省首位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和演练培训,妥善处置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等聚集性疫情。规范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现、报告、诊疗与管理,2022年结核病报告发病率39.22/10万。结核病、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,以及慢病防控中长期规划各项指标任务高质量完成,重大传染病始终控制在低流行水平。增加伤害监测11个,强化慢性病监测体系。扎实推进大肠癌防控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、鼻咽癌早诊早治、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与综合干预、首诊糖尿病筛查等项目。每年大肠癌防控项目初筛人数6万余人,早诊率90.64%。
着眼民生扎实推进 当好广大市民朋友的“贴心人”
无论是疫情防控,还是重大疾病预防,检验工作成效,最终还是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标准。疾控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,不断提升广大市民朋友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2021年,市政府将“老年人免费流感疫苗接种项目”列为民生实事,疾控处严格按照“三查七对一验证”,规范实施接种,先后完成36.6万剂次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,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。2022年,完成30万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。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,开设的心理援助热线年接听超3万例,成为全国心理援助热线标杆;持续开展广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筛查及干预项目;2023年将推行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治疗项目的扩大试点项目,试点之后拟在全市推广;继续推进广州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综合干预试点工作,每年完成局部涂氟约1万人;连续逾10年开展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项目,每年检查学生超20万人次,接受窝沟封闭学生近15万人次,该项工作入选“广州街坊点赞榜”十佳案例。做好新冠疫苗接种服务,优化完善接种流程清单,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接种服务,全力构建我市免疫屏障。在时间紧、任务重的情况下,全市设置327个接种点,创纪录的完成单日近50万剂次的接种服务,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累计接种5609.6万剂,加强免疫1472.0万人。
关键词: